一声闷响,人就没了。
快得不像话,比电影里那些中枪了还要挣扎着说两句遗言的扯淡情节,要干脆利落得多。
牺牲的这位,叫赵腾,是个连长,更是个从79年那场仗和后来老山轮战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雄。
这家伙,身上挂着二等功,当年带着尖刀排硬啃968高地,那股子狠劲,听说阎王爷手底下的鬼差见了他都得先敬个礼。
可英雄的落幕,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,甚至带着点黑色幽蒙。
时间拨回到1985年,部队刚从前线撤下来,大伙儿紧绷的神经总算能松一松。
但训练是停不了的,肌肉记忆这东西,一天不练就手生。
那天上午,赵连长带着一群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练手榴弹实投。
流程走得顺顺当当,新兵们扔完,赵连长兜里还揣着几颗从老山缴获的越军“钢珠手榴弹”。
他寻思着,这玩意儿留着也是个祸害,销毁前不如让这帮新兵开开眼,长长见识。
战场上什么妖魔鬼怪都有,提前认识一下,总没坏处。
你看看,这就是老兵,心都操稀碎了。
他拿起一颗,一边讲要领,一边准备亲自示范。
悲剧就在他跳进投弹壕,手指扣掉保险销的那一瞬间发生的。
没有延时,没有给你反应的机会,那颗手榴弹就在他手里,炸了。
一个在枪林弹雨里穿梭自如的汉子,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倒在了和平年代的训练场上。
这事儿,你说叫什么事儿?
后来部队下了死命令,所有从战场上缴获的爆炸物,甭管是啥,一律上交,集中销毁。
这规矩,每一个字,都是用赵连长这样的英雄滚烫的鲜血写上去的。
很多朋友可能纳闷了,咱们的军队,从泥腿子时期开始,不就是靠“小米加步枪”和“敌人给我们造”发家的吗?
怎么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,这规矩就变了?
缴获的弹药,怎么就成了烫手的山芋?
嘿,你以为光是手榴弹有鬼?
天真了,我的朋友。
更脏的还在后头呢。
就说子弹吧。
越南那会儿,美军就干过一件特别不是人的事。
他们专门造了一批“特供”子弹,外观跟AK47用的子弹一模一样,但里面加了料,一开枪,保证不是子弹出膛,而是枪管开花,顺便把射手送回老家。
人家把这种“惊喜盲盒”成批地往丛林里扔,你要是贪小便宜捡了,那下一个上新闻的就是你了。
这招数,据说现在还有人在中东用,简直是“祖传手艺”。
所以说,战场上别瞎捡东西,地上掉的红包,打开了可能不是钱,是要命的符。
再说回赵连长手里那颗手榴弹。
事后分析,那玩意儿拔了保险就炸,根本不是出厂质量问题,百分之一万是被人动了手脚。
最毒的法子,就是把里面的延时引信给拆了,保险销一掉,瞬间引爆,神仙难救。
老卡我后来扒拉了半天资料,发现一件更讽刺的事。
越军自己的装备谱系里,压根就没什么“钢珠手榴弹”。
反倒是咱们国家,在七十年代,自己还过着苦日子的时候,勒紧裤腰带,生产了一大批叫“73式钢珠手榴弹”的好东西,全都援助给了越南这位“同志加兄弟”。
这玩意儿,咱们自己部队都稀罕得不行,里面塞了580颗钢珠,炸开就是一个小型的死亡风暴。
现在你品,你细品。
赵连长在老山战场上缴获的,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咱们亲手造出来,送给他们的“礼物”。
这简直就是个回旋镖,飞出去转了一大圈,最后狠狠地砸回了自己脸上。
你掏心掏肺对人家好,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,结果他转过头来,就用你给的刀,在你心口上捅了个窟窿。
战争这玩意儿,就是个巨大的搅拌机,能把人性里所有的好与坏都搅得稀烂。
在那个地方,为了活下去,或者为了让对方死,任何手段都显得“合情合理”。
往弹药里做手脚,这种阴损的招数,它杀伤的不仅仅是肉体,更是信任。
它会让士兵对缴获的每一件战利品都充满猜忌,这种心理上的压力,有时候比正面的炮火还折磨人。
赵腾连长的牺牲,是一记血淋淋的警钟。
它告诉后来的每一个人,战场上最危险的,永远是你看不到的角落和意想不到的人心。
这位英雄,躲过了明枪,却没防住暗箭。
这笔账,你说,到底该算在谁的头上?
股票金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