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0日,“2025 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周”启动仪式在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华强科创广场举行。来自深港澳三地的200余名高校学子与创业青年齐聚“城央桃源”,在文化对话与科技体验中开启为期3个月的湾区探索之旅。这场连续举办四届的品牌活动,已累计吸引千余名青年参与,成为连接三地青春力量的重要纽带。
嘉宾寄语青年锚定湾区坐标
启动仪式上,多位嘉宾以 “青年使命”为主题展开深情寄语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,交流周是青年融入湾区的“跳板”。“香港青年在前海从实习生成长为企业合伙人,澳门青年在河套合作区扎根创业——当文化土壤滋养对话,青年对家国的认同便有了更深根基。”
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深圳联络部副主任伍俊斌将活动定义为“跨越山海的家国对话”,呼吁青年读懂香港的现在、抓住交流的契机、扛起青年的使命。“文化认同始于心动,湾区未来成于行动。”他鼓励青年在实践中淬炼本领,让个人理想与湾区发展同频共振。
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章海蓉透露,本届活动在延续前三届温暖底色的基础上,以八大创新板块升级内容体系。“福田作为交流周的起点,要成为青年读懂深圳的窗口,让他们从这里出发,把个人理想熔铸进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浪潮。”
全国人大代表黄锦良则比喻交流周是架起三地青年未来的“彩虹桥”:“桥的这头是深港澳的文化根脉,那头是湾区的无限可能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杨政龙以企业家视角分享“成长密码”:“文化认同是入场券,创新是通用语言,青年当敢试错、心有根、眼望远方。”
三个月周期串联多元体验
相较往年3天的紧凑安排,本届交流周首次将周期延展至3个月,以“知行湾区・拥抱未来”为主题,构建覆盖生态、科技、文化、公益的八大板块活动矩阵。启动仪式选址梅林华强科创广场,正是为让港澳青年沉浸式感受深圳“科技+生态+烟火气”的多元魅力。
活动现场,数字华夏研发的仿生人形机器人“夏澜”成为焦点。其流畅的动作交互与智能应答,展现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实力。而“五园连通生态徒步”“港澳青年看深圳”短视频征集等预热活动已提前点燃热潮 ——4月,200名青年用10公里徒步丈量深圳生态之美;5月,镜头里的福田中心区图景通过短视频传播,让港澳青年看见深圳的古今交织。
6月的系列活动更显“硬核”:在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,青年们探秘无人机物流等未来场景;走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,与科研大咖对话创新创业政策;深圳少年警营的 VR 警务体验、下沙古村的历史文脉探寻、深圳音乐厅的专场音乐会…… 从科技前沿到文化根脉,立体化的体验链条让青年在行走中读懂湾区。
“交流周不是终点,而是青年融入湾区的起点。”香港特区政府驻深圳联络处主任黎瑞琼在采访中指出,活动既强化港澳青年的身份认同,又通过科技体验增强其发展信心。据了解,往届参与者中,已有数十名港澳青年通过交流周落户深圳创业,或进入河套合作区科研机构工作。
撰文:李嘉耀
股票金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