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美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“护身军刀25”联合军演中,成功发射了一枚“标准-6”(SM-6)多用途导弹,并击沉了一个海上目标。对此,西方媒体普遍将此举解读为一种对中国的武力威慑,甚至宣称“标准-6”是西方最强的反舰导弹之一。然而,令人疑惑的是,原本“标准”系列并不是专为反舰而设计的防空导弹吗?
根据战区网站的报道,这次在澳大利亚举行的“护身军刀25”演习,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、超过3万名军人参与,是美国与澳大利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双边军事演习之一。在这场演习中,美军的主要目标是展示新型“堤丰”(Typhon)陆基导弹系统的战斗能力。
“堤丰”导弹系统是美国在撕毁《中导条约》后研发的首个陆基中程导弹系统。该系统并非发射弹道导弹,而是选择了“战斧”巡航导弹和“标准-6”多用途导弹作为其主力武器。虽然“堤丰”系统发射“战斧”导弹的做法可以理解,因为“战斧”本来就是专门用于对地攻击的,但将“标准-6”导弹用作对地攻击或反舰武器,却显得有些不合逻辑。
展开剩余80%“标准-6”(SM-6)原本作为“标准”系列防空导弹的成员,设计时主要用于远程防空和反导拦截,其功能包括防空和反导双重任务。该导弹是在“标准-2”(SM-2)Block IV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搭载了采用AIM-120技术的主动雷达导引头,能够拦截高达33公里的目标,最大防空射程达到240公里(增程型可达370公里)。它的体积也比一般防空导弹更大,长度达到6.55米,重量接近1.5吨,几乎是“捕鲸叉”反舰导弹的两倍重。之所以做得如此庞大,是为了延长射程。然而,由于其主要目标是飞机和导弹,所以其战斗部重量仅为68千克,并采用雷达接触引信。
然而,尽管“标准-6”原本的设计是防空用途,但美国海军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利用“标准”系列导弹执行反舰任务。两伊战争期间,美国海军就曾使用“标准”导弹成功击沉伊朗的导弹艇,虽然据称使用了三枚导弹才完成任务。至于“标准-6”导弹用作对地攻击或反舰任务,它是通过调整软件来实现的,反舰射程也提高到了400公里以上。
尽管如此,尽管射程有所提高,但“标准-6”导弹的战斗部仍然只有68千克,这意味着它在反舰任务中的杀伤力依然非常有限。与之相比,“捕鲸叉”反舰导弹虽然体积较小,重量约540公斤,但战斗部却达到221千克,且使用的是破甲战斗部,足以击沉数千吨的舰船。甚至中国的“鹰击”系列导弹,其战斗部的重量也达到了300千克。
当“标准-6”被配备到“堤丰”系统中,充当陆基反舰导弹时,其战斗部和引信与舰载版本基本相同,仍然保持了较低的威力,因此它只能用来对付几百吨以下的小型舰船。这也让一些美国媒体在报道“护身军刀25”演习时,把“标准-6”描述为西方最强大的反舰导弹之一,显得有些言过其实。
之所以“标准-6”被吹捧为“西方最强反舰导弹之一”,部分原因是它的射程和速度相对较大。首先,它的反舰打击距离能够达到400-450公里,远远超出“捕鲸叉”反舰导弹和挪威研制的NSM导弹,“捕鲸叉”基本型射程为120公里,增程型为280公里,而NSM的射程也在185-250公里之间。虽然“LRASM”远程反舰导弹的射程可达到800公里以上,但由于它的重量达2000千克,且目前还未整合进“堤丰”系统,因此无法用作陆基反舰导弹。
此外,“标准-6”还具备超音速能力,速度可以达到3.5马赫,远超“捕鲸叉”、LRASM和NSM等亚音速导弹。即便其他西方国家(除了日本)也几乎没有能够进行陆基发射的超音速反舰导弹,所以“标准-6”成了少数几个具备这一能力的导弹之一。
但问题是,尽管“标准-6”在速度上有优势,它的突防能力却并不出色。它依旧使用了防空导弹的高空俯冲弹道,缺乏传统反舰导弹的低空掠海突防能力,因此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并拦截。因此,“三倍音速”的优势在实战中并未能转化为显著的战斗力。
综合来看,所谓的“西方最强反舰导弹”标签,更多是美国媒体通过纸面数据进行的宣传和误导。即使考虑到“标准-6”的远程射程和超音速优势,其实也远远不及上世纪60、70年代的苏联反舰导弹。例如,苏联的Kh-22反舰导弹,射程可达600公里,速度达到4.5马赫,且其战斗部重量可达1吨。
总的来说,美国陆军将“标准-6”导弹用作陆基反舰导弹,更多是因为缺乏更合适的替代品。即使如此,这种只能攻击小型舰船的导弹,作为“针对中国的武力展示”,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,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可笑。(作者:陶慕剑)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金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